杜蘭大學醫學院 Rachel.L Moore 教授指出,減肥手術以其持久、有效及在代謝功能方面的影響優于內鏡手術。而且安全性高,減肥及代謝手術的死亡率為 0.1%,而內鏡治療的死亡率為 0.5%。
紐約威爾康奈爾醫學部 Reem Z. Sharaiha 教授則提出,內鏡手術創傷更小、花費少、適合門診患者、可重復和可逆,并且可作為美容、糖尿病治療、手術橋梁等適應證。更適合于 BMI 在 30-40 kg/m2、手術狀況較差、術前術后的治療以及早期干預等。內鏡治療的研究論文數量與肥胖治療一致的趨勢,也提示了內鏡治療在肥胖治療的熱度。
3、提高腺癌檢出率:電子染色內鏡 or 色素染色內鏡
Tonya Kaltenbach 教授指出,電子染色內鏡的分辨率更高、圖像強化明顯,角度更寬;一項前瞻對照多中心研究顯示第二代電子染色內鏡可以提高腺癌的檢出率(ADR)。Michael B. Wallace 教授則提出,雖然現在有不少重大創新技術在追求胃黏膜可視化及息肉檢測方面的提升,但目前為止這些技術在可靠性上還是低于染色內鏡。全結腸染色內鏡是迄今為止唯一嚴格評估過的技術,應該在臨床常規診療推薦。
4、胃早癌、結腸病變:ESD or EMR
佛羅里達大學胃腸肝臟與營養學系 Peter Draganov 教授指出,內鏡下粘膜切除術(EMR)的局限性在于并不是所有病例都能完整切除,一般都需要輔助治療,容易復發,可以視為折中的方案。而內鏡粘膜下剝離術(ESD)的局限性在于手術時間長,并發癥多,需要大范圍的培訓,很多移除的結腸病變組織并不伴有粘膜下浸潤。表面黏膜下浸潤的可疑腫瘤或黏膜下纖維化,可以選擇 ESD。
韋斯特米德醫院胃腸內鏡主任、悉尼大學 Michael Bourke 教授指出較大結腸病變的原則是,安全、準確、有效地將全部病變組織切除,最小化侵害或患者的傷害,避免不必要的花費、時間及機會成本,避免復發。Amir Klein 等的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以及 BahinFF 等的研究顯示,對于結腸側向擴散的病變,與廣泛的 EMR 相比,ESD 有潛在的益處。
早期胃癌是一種黏膜病變,胃癌有淋巴系統而結腸沒有,內鏡預測 T 期不如結腸準確,邊緣也不清晰,不像腸癌有腺癌-鱗癌的序列。胃癌手術花銷大,成本高,長期消化系統疾病發生率高,ESD 是標準治療方案。
聚焦前沿:新技術更好地服務醫生和患者
在前沿技術(state-in-art)講座中,約翰霍普金斯醫院的內鏡治療主任 Mouen Khashab 教授回顧了 POEM 在賁門失弛緩癥的治療中的應用以及 G-POEM 在胃輕癱治療中的應用。梅奧診所的 Douglas O. Faigel 教授討論了內鏡治療中心的患者、醫生和工作人員的輻射安全問題,聚焦當前現狀并對未來標準提出建議。
在榮譽講座,弗吉尼亞州夏洛特維爾弗吉尼亞州衛生系統醫學副教授、內鏡中心主任 Vanessa M. Shami 副教授,回顧 EUS 領域的主要進展,并討論處理消化道管腔外病變的操作方法。美國明尼蘇達州羅切斯特市梅奧診所醫學教育副教授兼醫學副教授 Robert E. Sedlack 醫生,針對如何判斷學生已經達到了做某個臨床操作的能力進行討論。